德國反對2035年禁售燃油車。
這個消息*近大家都看到了,在新能源汽車成為大趨勢的當下,難免引起大家的強烈關注。
其中,有些網友分析了德國反對禁售燃油車的原因,認為咱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太厲害了,它害怕了,玩不起所以要守住內燃機時代的優勢。
在這種輿論渲染之下,借助新能源汽車這條全新的賽道,仿佛咱們國家的汽車工業把那些傳統汽車強國都甩在了身后。
實事求是地講,咱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當下確實是一騎絕塵,不僅產品體驗優于合資品牌,在科技層面更是甩那些合資車好幾個段位。
但是,如果因此你就認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已經站在了宇宙之顛,那其實是過于樂觀了。
來看近期《美國汽車新聞》對外公布的2022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,也就是下面這張表格,當中就暴露出了我們當下存在的諸多短板。
進入榜單的*00企業來自14個國家,放眼望去大都是歐美日韓發達國家。其中以日本企業、美國企業和德國企業居多,分別為22家、21家和18家。咱們國家有10家入圍,算是位列第二梯隊,和韓國持平。
細數其中被公眾廣泛認知的企業,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博世、電裝、采埃孚、麥格納、愛信、大陸、法雷奧、博格華納等等,算是相當*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。
就拿德國博世集團(Robert Bosch GmbH)來說,現階段是全世界技術實力數*多,產品品種數*多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,許多世界各國的汽車廠家都和它創建了很好的合作關系。
說句不好聽的,如果博世給某家車企斷供,那對于該家車企來說,一定是毀滅性的打擊。說得更殘酷一點,這些供應商掌握了很多車企的生殺大權,這*不是危言聳聽。
看到這或許你就明白現實有多殘酷了吧?一輛汽車是由成千上萬個零件組成的,而每家車企造車,都需要采購各種零部件。不客氣地講,能夠在這種關鍵領域供應商里稱王稱霸,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汽車強國。
記得有一次參加北京車展,和某國際知名供應商區域負責人閑聊,他談到了該供應商在全球市場的統治力!半m然大家肉眼看不見我們的產品,但這些車型背后都是我們的產品在服務,基本上叫得上名字的品牌都要和我們合作,我們會根據它的銷量來劃分合作等級,離開了我們的供應他們基本上會寸步難行!焙軞埧,但這就是事實。
對了,在不少自主品牌新車發布會上,通常會以這些*供應商作為自己的核心賣點,這一點相信大家都發現了這個共同點。并且你自己親自去店里看車,銷售顧問也會告訴你該車用的是哪個品牌的零部件,以此來給產品背書。
所以,這份汽車零部件排名其實是在警醒我們:中國距離汽車強國,依然任重道遠。盡管我們今年有10家企業上榜,比2012年僅1家上榜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。
一方面我們必須自豪,我們國家早就是世界汽車大國了,在疫情肆虐的這幾年更是扮演了全球車市發動機的角色,助力全球車市盡快復蘇。再加上我們國家旺盛的汽車消費力,更是所有車企都要爭奪的*重要的市場。
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。伴隨著我們國家在汽車“新四化”領域的發力,尤其是電氣化時代的*,讓我們有了機會布局屬于自己的產業鏈,真正產生幾個有競爭力的巨頭,只有構建全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,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汽車工業強國,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